近來來,AI智慧機器人持續的引起話題。根據國外研究機構BCG波士頓諮詢估算,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74.7億美元,預計至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元,又以手術機器人6成比例為大宗,還包括了腹腔鏡機器人手臂(達文西)、植髮機器人及膝關節置換機器人。
其中,植髮機器人自2011年在美國上市至今已經六年,台灣也於2013年通過衛福部核准使用。目前,植髮機器人已來到第九代,不僅取髮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毛囊存活率已超過9成。
美國原廠與台灣代理商億發生物科技合作,特別邀請已經專研植髮手術超過27年的Dr.Ziering來台進行學術交流,並帶來更先進的植髮機器人治療資訊,截至目前Dr.Ziering已經完成超過500例植髮機器人治療案例。
毛爵生髮診所劉怡坊醫師表示,舊式植髮手術(FUT)是以人工種植的方式,取下一片頭皮或一株株頭髮種植在中央較需要頭髮的區域。在過去需要使用頭皮切取再縫合,容易留下一道長疤痕,也造成民眾對植髮手術的刻版印象,降低治療意願。後來技術雖提升採毛囊單位摘取(FUE),利用微型拔取的方式較不會造成疤痕,但比較適合少量株數的頭髮移植。
DCDC生髮診所朱冠州醫師說明,植髮機器人(ARTAS)以電腦輔助加上影像導引技術,利用自動機器手臂將鈍針深入頭皮4毫米,完整擷取整株毛囊,不僅減少毛囊切斷率,也可不費力地將毛囊完全分離頭皮,減少傷害、提升毛囊摘取良率至92%。透過機器人取髮的速度可達每小時超過1,000株,比過去人工取髮每小時平均300-500株高出許多,大幅提高醫師的工作效率。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植髮機器人的功能主要在取毛囊,至於種髮的部份,還是需要靠醫師親自執行。
目前機器人已經能夠依照醫師給的設計藍圖及資料在患者頭皮上扎洞,預期半年後美國FDA有機會通過核准植髮機器人執行植髮手術,能幫助醫師替患者設計髮線,調整密度甚至植入毛囊,達到最完美的機器人取髮及植髮技術目標。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