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無法應用在不再進行細胞分裂的神經細胞,但昨(19)日,馬克思普朗克加州神經科學中心(Max Planck Florida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MPFI)發表指出,該中心研究團隊改進了這項強大的技術,完成在成熟神經細胞進行編輯。
為了修改這項缺陷,研究團隊將CRISPR-Cas9結合腺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作為載體,AAV病毒載體可有效率協助提升同源重組修復(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效率。團隊在阿茲海默模型小鼠的測試也獲得了成功,將此技術命名為vSLENDR (virus-mediated single-cell labeling of endogenous proteins via CRISPR-Cas9-mediated HDR)。
新創公司Exonics Therapeutics也利用AAV試圖修正CRISPR,用於治療杜氏肌肉萎縮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八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San Diego)也嘗試以CRISPR技術編輯RNA,而非DNA,試圖作為亨丁頓氏舞蹈症(Huntington’s)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療法。
能夠在腦部成熟神經細胞進行編輯,將對腦部神經學術研究有很大的幫助,並且能尋找治療難纏神經疾病的療法,如阿茲海默症。此項技術代表未來能精準編輯基因,不論細胞類型、腦部、細胞成熟程度或年紀。
CRISPR-Cas9在細胞基因中進行剪切後,利用細胞的同源重組修復(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重組DNA,HDR是相對較精準且易於操作編輯基因的方式,使科學家可在原基因中插入或移除進行編輯。然而HDR只發生在細胞分裂週期S期和G2期,已不進行細胞分裂的神經細胞,若使用原本的CRISPR技術可能造成基因問題。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