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亞太生技投資論壇「新藥及國際資本媒合平台」
打造生技獨角獸 團隊人才尤為重點(攝影/林嘉慶)
今(28)日,鑽石生技所舉辦的第五屆亞太生技投資論壇於台北W hotel舉行,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創會會長盧毓琳與生技界中多位專業投資人共同探討如何打造生技獨角獸,一致認為領導者的特質與優秀的團隊成員共同合作才能吸引資金流入成為生技獨角獸。
獨角獸是指成立不到10 年但估值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創會會長盧毓琳指出,想要成為生技獨角獸,需要具備突破性的核心專業技術與獨道辨識市場的眼光,團隊更是重要,領導者的特質與優秀的團隊成員共同合作才能創造生技獨角獸。
台杉投資管顧生技事業負責人沈志隆認為,台灣生技發展約35年的時間,雖然市場較小,但已經奠定了很好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創新方面。若臺灣藥打造生技獨角獸,他認為,台灣資本市場還是比較淺,生技產業是高度專業的領域,應引進國際資金並在資源上做整合,找到技術和團隊、擴充產品線與國際藥物市場接軌是未來五到十年的願景,台灣需在極度有限資源下做高度的整合才有機會。
泉創資本董事總經理巫薈在台灣有幾十年的投資經驗,參與多家獨角獸的創立和上市過程,她表示,獨角獸的成立也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不僅需要科學專業知識,領導團隊更是重點,領導者的人格特質關乎整個團隊的成功,最後就是生技產業的大環境來相配合,生技醫藥市政府監管最嚴格的產業,若有先進的監管政策對整個產業都會有很大的助益。
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專注於早期投資,共投資13、14家生物技術公司,扶持公司從市值6000萬開始到達現今市值120億美元,他認為,科學家跟投資人像夫妻一般密不可分,就算科學家選擇了對的課題,也需要有眼光的投資人才能對藥廠進行培育,這行業約有90 %會失敗,僅由10%會成功,因此具有生技背景、國際眼光的投資人十分重要,同時也認為度過撞牆期愈多次的藥廠反而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是適合投資的標的。
他認為現在中美貿易戰打得火熱,台灣比中國較早開始在生物醫藥領域耕耘,其經驗與眼光很有價值,現在美國對中國的限制已成定局,台灣反而是中美貿易戰中的窗口。
國泰金控生技領域投資研究副總經理張家福表示,國泰創投與國泰證券投入越來越多的比例在生技醫藥投資,表示這個領域前景看好,錢、人與市場是投資三大重點,錢是流動的,哪裡有好的選題錢就會往哪裡流,而人是最重要的要素,可以逆轉危機、解決問題的團隊同樣是最受投資者青睞的。
鑽石生技投資副總經理黃彥臻則說明,生技獨角獸的形成與別的行業大不相同,公司的核心為很強的技術再加上資本的堆疊才能形成獨角獸,並且選題在生技業中更顯得重要,他建議,應挑選兩個極端,很少人看得懂的或是很多人看得懂的題目來做,很少人看得懂的就是具有前瞻性、風險極大的題目,依但成功將帶給市場巨大的衝擊,而很多人看得懂的題目就如同植入性的胰島素幫浦較容易吸引資本進入。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