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Story | 封面故事 2014. 5月號
創新能量充足 產業鏈萌芽階段
台灣抗體藥物產業待急起直追

文 / 王柏豪、賴瓊雅


2000年左右台灣第一波抗體公司如聯亞生技、永昕、台醫、亞諾法、台灣醣聯成立等;遲至2008年以後,第二波如泉盛、台康、喜康、天福等成軍後,台灣抗體產業鏈才真正雛形初具。台灣抗體藥物發展仍處於萌芽階段,但整合產學研資源,台灣展現出以新藥研發接軌國際的創新產業模式。


哺乳動物細胞廠(圖/台康生技提供)

台灣抗體藥物產業起步算晚。

2000 年台灣生技業蓬勃興起階段, 第一波的抗體業公司,聯亞生技、永昕、台醫、亞諾法、台灣醣聯等相繼成立。

聯亞生技一開始就從 UBI 授權了抗 CD4 單株抗體技術平台,並開展其 UB- 421 抗愛滋病單抗新藥的開發;永昕生物當時以 CMO 切入,計畫著手建造台灣第一座符合FDA認證的生物藥先導工廠; 台醫生技義無反顧投入抗體新藥的創新研發;亞諾法引進美國 Milagen 的多株 抗體平台成立了 1 家抗體銀行;台灣醣聯也從台灣尖端獨立而出,投入先進的醣質抗原與人源化單株抗體研發。

雖然所處的階段都很早期,但是 讓台灣在抗體藥物發展領域跨出了第一 步,也對當時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水準 注入了不少正面形象。

此外,張子文教授和唐南珊為 Xolair(anti-IgE) 開發共同創立了 Tanox, 2003 年,張子文所發明的 Xolair(anti- IgE) 通過 FDA 許可上市,成了台灣 抗體藥物開發一舉成名的代表作。 Xolair 是有史來首例用於治療過敏症 的單抗藥物,迄今,仍名列 2013 年 的百大暢銷藥物第 65 名,年銷售額達 15 億美金 ( 約新台幣 450 億元 )。

Tanox 被 Genetech 併 購 前, 唐 南 珊曾一度回台募資,希望在台灣建立 亞洲第一座蛋白質製藥生產廠,爭取國際 CMO 代工機會,但募資過程不順利, 這樣的先機終究讓韓國的 Celltrion 捷足 先登了。

產學能量整合 研發多項新藥

台灣抗體產業鏈真正雛形初具,是 遲至 2008 年以後。

隨著台灣生技新藥開發條例上路, 產業政策與資本環境逐漸成熟,加上 FDA 通過上市的抗體新藥連年擠進全球 暢銷藥物排行,驚人的市場與利潤讓抗 體藥物重啟了一波新熱潮。

第二波抗體藥物公司無不挾著資金、 技術以及和研發單位的能量整合紛紛投入,如泉盛、台康、喜康、天福等,加 上第一波成立的公司歷經 10 年累積有 成,台灣抗體藥物、蛋白質藥業一時人 聲鼎沸。

舊雨新知讓台灣的抗體產業成形浮 現,並展現了讓國際社群無法不正視的 實力。主要在於台灣在這一波發展,無 論是自行開發或透過產學研的資源整合, 出現了許多創新新藥 ( 見表一 ),在亞洲 各國一片以「仿製」為主的抗體生物相 似藥潮流中,台灣展現出以新藥研發接 軌國際的創新產業模式。

中天生技集團募資成功後,開始 建構其生技新藥版圖,集團從中研院 技轉了嗜體表達全人類抗體庫 (phage display),以及張子文新研發的 Anti-CεmX 新藥,並於 2010 年成立子公 司-泉盛,專注投入抗體新藥和生 物相似藥開發。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 5月號

2014年5月號

抗體藥物 未來十年「子彈」列車
兩岸生技大競合時代真正來臨!

2013年全球前六大單抗藥物銷售額達506.24億美金,是台灣整體生技產業總產值的17.3倍大,被生物醫學家譽為「神奇子彈」的單株抗體藥物,到底有何獨特魅力吸引全球包括台灣在內競相切入抗體藥物開發?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