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4. 7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Special Reports | 專題報導   2014. 7月號
三十而立
普生 從肝病檢測邁向癌症基因檢測市場 part 1

文 / 林亞歆   攝影 / 林嘉慶


穩居肝病檢測市場的專業體外診斷試劑廠-普生股份有限公司於 6 月 15 日慶祝創立 30 週年,舉辦「普生黃金三十週 年慶」,不僅回顧普生伴隨台灣肝病防治一路成長的歷程,也展望普生未來於癌症基因檢測市場與蛋白質新藥領域的 計劃與佈局。


「普生黃金三十週 年慶」,DCB董事長李鍾熙、台灣肝病權威暨普生首席科學顧問陳定信院士、臺大醫學院肝炎研究中心與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鄭建新、高雄市立大同 醫院院長侯明峰、普生董事宣明智、 王鍾渝等多位醫療、生技界產、官、學、研高層共襄盛舉。

慶祝活動當天,現場展示普生創立至今各年度的大事紀,也提供各項產品與新技術的相關資訊,並邀請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 事長李鍾熙、台灣肝病權威暨普生首席科學顧問陳定信院士、臺大醫學院肝炎研究中心與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鄭建新、高雄市立大同 醫院院長侯明峰、普生董事宣明智、 王鍾渝等多位醫療、生技界產、官、學、研高層共襄盛舉。

並由普生董事長林宗慶、總經 理劉明山、董事王鍾渝、宣明智、 李鍾熙、陳定信等嘉賓以金土灌溉 象徵普生的小樹苗,盼望下一個黃金 30 年普生能更加茁壯。

走過台灣肝病防治史
民國 70 年代,有鑒於台灣 B 型 肝炎感染率高,且研究指出,台灣的 慢性肝病及肝細胞癌,有 8 ∼ 9 成 源於 B 型肝炎的慢性感染,政府的 防治意識漸漸抬頭,行政院更於民國 71 年通過「B 型肝炎防治計劃」, 相關研究、人才培育與防治措施也 紛紛展開。

兩年後,由於當時擔任行政院 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大力推動,行政 院國家發展基金投入成立檢測試劑造公司-普生,而台灣的生技產 業也在這個時期開始悄悄萌芽。

然而,不像量產、速成的資訊、 電子產業,30年過去了,台灣生技 產業才冒出初結的青澀果實。

被封為「台灣肝帝」的陳定信 一路伴著普生成長,他表示,普生 也曾經走的跌跌撞撞,但優秀的經營團隊、企業精神與持續創新的技 術是普生在逆境中能持續前進的重 要關鍵。

林宗慶指出,普生的技術從最 初的放射免疫分析 (RIA) 平台、酵素免疫分析 (ELISA)平台,及 2009 年的分子診斷病毒即時定量PCR分析平台(real-time PCR);2010年,普生更自工研院技轉突破性的BioFibroScore® 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 測技術,並開發出「喚肝 20 TM」- 全方位肝檢測服務平台。

BioFibroScore® 技術只需偵測並 分析受測者血液中的 3 種生物標記, 精確判斷肝纖維化程度;而為全面 把關台灣肝病患者狀況,普生也特 別成立「肝醒中心」對外提供檢測服務。

檢測重要性提高 全球趨勢使然
普生在肝病檢測市場紮下穩固 基礎的同時也觀察到檢測醫療領域 日漸重要的趨勢,並希望順勢擴大 應用 30 年來累積的檢測經驗與資料 數據,跨出嶄新的步伐。

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市場分 析報告,預計從 2007 年到 2025 年, 全球治療支出占醫療花費將從 70% 下降到 35%,而於醫療監控、檢測 和預防的支出比重,則將從 30% 上 漲至 65%,且主要的醫療消費地點 也由醫療院所轉變為健檢中心或家 庭,可看出未來人們對於疾病處理 的態度趨於主動,檢測的重要性也 大大提升。 林宗慶更進一步指出,目前全 球的醫療都朝向「個人化」發展, 而個人化醫療必須精準判定病人、藥物與劑量之間的關係,與檢測診 斷產業同樣息息相關;他強調「未 來不論治療或預防都得依賴檢測!」

除此之外,國外一項藥物開發 平均需花費 12 億美元,而一個診斷 檢測僅需 40 萬美元,因此林宗慶也 認為「診斷與藥物研究發展領域的 整合是醫療體系必然的走向。」

>> 接下頁Part2




2014年10月號

台灣農業生技 巧實力 創新經濟

台灣以農立國,豐富經驗與創新實力不容小覷,但由於規模、法規、市場等種種原因,仍無法於國際大鳴大放。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