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5. 8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Opinion | 名人語錄 2015. 8月號
亞太生技投資論壇 鑽石攜手4大創投
350億活水 轉動兩岸生技

整理 / 林亞歆




國內最大生技創投鑽石生技投資與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共同舉辦的「2015亞太生技投資論壇」以「創新攜手資本聚焦亞太商機戰略」為題搶先於7月21日登場,為台灣生技月接下來一週的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不僅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陳維昭、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杜紫軍為活動致詞,君聯資本董事總座歐陽翔宇、平安創投總座張江、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高級顧問童牧知也受邀分享兩岸生技投資趨勢與焦點。

「亞太投資論壇就是要讓國際資金看到台灣。」鑽石生技投資總裁路孔明說,鑽石生技也希望攜手4大創投形成戰略聯盟,以規模超過350億元的生技投資資金投入兩岸生醫產業發展。

論壇結束後,鑽石生技亦舉行閉門媒合會議,深化4大創投與國內大和基金、醣基、協和、三鼎、基米、原創、永生生技等公司的交流,盼促成進一步合作商機。




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 陳維昭
「生策會攜手鑽石創投推產學接軌  去年成立3家新創公司」

台灣生技產業可說是唯一透過立法從研發、投資獎勵的產業,過去10年政府陸續推動許多政策,使生技產業發展環境漸趨成熟,包括: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2007)、鑽石生技起飛行動方案(2009)、兩岸醫藥品合作協議(2010)等,為近一步推動產業發展,2012年生策會集合生技產官學界,針對整體產業發展資源、體制、環境與法規提出4章16條33項的建議,政府也於近年來持續執行、改善,將台灣生技發展環境推向成熟階段。

另外,台灣學研機構仍有許多璞玉,蘊含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技術,可為產業不斷注入創新能源,2011年政府也為此修正科技技術基本法,使學界能量能順利投入產業。生策會亦努力自學界挖掘新星,去年與鑽石生技攜手找到3項潛力技術,並由鑽石生技投入約18億元,成立3家新創公司,使學界成功接軌產業。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杜紫軍
「重點發展生技+ICT 國發基金投台美日5家創投」

台灣生技產業逐漸開花結果,早期於藥物研發投入的心血,已陸續進入臨床試驗與上市階段。而生技產業的發展也不斷開枝散葉,政府關注的焦點也隨著國內企業發展的風向改變,自新藥開發、植物新藥到近期的生物製劑,最後拓展至生物經濟領域,包括農業生技、應用生技及其他生技服務領域。 2014年成立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整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針對台灣產業中長期發展進行規劃及研究。

未來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將不只專注於新藥開發,其他生技領域亦有很多發展機會,生技與ICT產業結合應是重點之一,並將加入互聯網、穿戴式裝置等技術,運用長期累積的醫療資料與醫材、照護服務結合,針對健康、亞健康及失能患者提供長期照護。

另外,為支持產業發展,國家發展基金亦長期投資近20家生技產業,目前許多投資對象已上市櫃。未來國發基金投資重點將著重於早期投資,將資金投入創投,間接投資生技產業,近期已投資來自台灣、日本、美國等國的5家創投,針對生技新領域的開發與應用亦是投資標的之一。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歐陽翔宇
「醫療服務新模式、「進口替代」為中國投資契機」

君聯資本為聯想控股旗下專營的風險投資機構,最初專注IT產業投資,2010年起,則將投資觸手延展至健康醫療領域。君聯資本多關注早期技術、模式創新的投資項目,由於中國生技領域發展不均,存在技術創新、產業整合等各種機會,因此君聯資本投資領域橫跨診斷、醫療器材、醫療服務、醫藥等,不像一般生技產業發達國家的投資公司,僅專注一、兩個投資領域。

其中,醫材產業於中國極具潛力,「進口替代」則為其投資的重要主題。市場成長加上政府對創新品牌的支持,過去10年醫材國產品牌於中國嶄露頭角,並於部分細項(如:心臟支架) 有相當市佔率,估計未來20年將會逐漸朝IT 產業的規模發展,並有如華為、聯想等領導性的國產公司出現。

中國醫藥發展雖醫材更長,A股也已有上百家醫藥類型公司,但真正創新的企業很少,中國已制定相關政策試圖調整,因此創新技術與藥a品開發將是未來醫藥領域投資的重點。

比起上述兩項,醫療服務市場分佈更加極端,也代表蘊含更多投資機會。目前,中國大部份醫療資源仍由公立醫院壟斷,但隨著醫改推進,過去5年狀況改善不少,民營醫院雖仍扮演次要角色,但其創新能力、企業精神不容小覷,也開始從單體走向集團化、專科走向綜合醫院,利用資本的力量整合服務、快速成長。

特別是醫療服務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為整體產業帶來創新機會,預計未來將出現如阿里巴巴規模的醫療服務機構。另外,第三方外包服務亦有許多投資機會,如:中國最大第三方診斷的金御檢驗集團便是一個例子。

君聯資本未來投資重點將專注於糖尿病、癌症、心血管、骨科等重大疾病,同時亦將利用聯想集團於IT領域的背景,積極佈局互聯網,創造醫療服務新模式。



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高級顧問
童牧知

「大中華生物醫療投資出場策略:上市、基金轉賣、併購」

退場機制是投資重要的一環,因此在投入資金錢前就需要思考退場機制的種類、時機、風險等,方能將虛擬回報轉為實際營收。

許多投資人會選擇以上市作為退場機制。由於香港近5、6年出現專注於醫療產業的投資團隊,很多公司便選擇到香港上市,也更能就近了解中國產業情況。中國方面,目前約有近300間醫療公司上市,且多集中於A股,但近期因股市動盪,中國A股暫停IPO,未來可能會有1~2年無法於中國透過上市退場。

此外,逐漸興起的台灣股市,亦是選擇之一。台灣是亞太地區中唯一能給未營利公司較好估值的資本市場,對於早期、創新公司上市十分有利。

但不論是因為市場窗口、監管問題,抑或是公司內部情況使然,上市都有一定難度,因此近年來醫療產業投資常見的另一種退場機制則是基金間的轉賣。部分投資標的發展一段時間仍未見上市時機,原投資基金便有可能在上市前將其轉賣給其他基金;另一種情況則是,公司上市後流通量不大,無法一次退場,希望一次退場的基金便可能以轉賣的方式脫手。

另外還有併購的退場機制。此類型的退場機制在海外市場或其他行業十分常見,但於醫療產業卻比基金間轉讓的退場機制例子更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中國地區許多醫療產業創始人目前還是主要股東,可能想要以家族企業方式營運,或還未到想全身而退的時間點,因此這樣的退場機制相對較不常見。



中國平安創投總經理 張 江
「移動醫療應建立2B2C的合作 並注重獲利模式」

平安創新投資是中國最大的非國有企業,其與醫療保險相關領域主要為商業及醫療保險兩大類,希望借助管理式醫療、藥品管理及線下醫療資源提供客戶全方位健康管理,並希望以投資、合作等方式與專科醫院、私人診所、第三方檢驗等機構建聯產業鏈,例如:平安創投於2014年建設的互聯網渠道-「好醫生」,至今已累計超過500萬用戶,預計年底將超過2000萬用戶。

移動醫療兼具互聯網與醫療特性於中國的發展已不容小覷,其市場有不同的切入點,主要分為醫生、線上患者、線下與數據等4大領域。

自醫生端切入透過創建醫師社群、提供研究文獻下載或幫助醫師整理病例等方式,盼聚集更多優質的醫生;針對線上患者切入則是網路時代非常自然的現象,患者多會利用搜索引擎查詢疾病相關資訊,便可將流量匯入其他網站或醫院,作為參考依據。

線下切入的方式多從改善就醫環境、效率的方向著手,例如於醫院建設wifi或推出專屬掛號App等,因此接觸的用戶會更精準;自數據端切入可在收集數據後分析解讀,作為提供服務的依據,或利用累積的數據和其他產業、企業進行合作。

移動醫療雖為各方焦點,並吸引其他類型的產業爭相跨足,但其發展仍面臨了不少挑戰,除醫師資源缺乏與分配不均及醫藥服務品牌建立需時長外,目前使用移動App 的客群主要為年輕用戶,並非典型的醫療使用者也是有待突破瓶頸。

加上中國普遍醫療服務費用低廉,使用者對線上服務的付費意願低,恐造成無人買單的窘境。移動醫療一般獲利模式以廣告、電商等方式獲利,但未來保險公司也應加入移動醫療領域,增加純醫療屬性的商業模式。

投入移動醫療不要只著眼於推動與一般消費者的關係,而應建立2B2C的合作關係,並整合醫療資源,利用自身優勢先扎根再水平發展,切莫好高騖遠。



>>本文摘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8月號...


2015年10月號

精準醫療潮 台灣靜悄悄

「精準醫療推進器」,預計2015-2021年投入93億美元。 「精準醫療」讓世界生命科學界如此狂熱追隨,世界潮流正「精準」來襲,台灣在哪裡!?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