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4. 9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Trend | 趨勢 2014. 9月號
「史上最大醫材創業圈大集合」
台灣新創醫材創業熱浪將起

文 / 吳靜芳


台灣醫材公司紛紛崛起,不少隱形冠軍反映了台灣醫材爆發的潛力。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於8月30日邀集醫材產業知名企業及新創公司,分享創業經驗,共同討論醫材創業的各種可能,現場參加學生爆滿。專家指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鏈完備,將是醫材新創企業的搖籃。


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提醒醫材創業者應保持獲利模式的彈性以增加永續經營的空間。

這場名稱就叫「史上最大醫材創業圈大集合」的論壇活動,八月最後一天在台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舉行,雖逢周末,但現場參加人數爆滿,創業討論氣氛非常踴躍、熱烈。

台灣重量級醫材公司包括五鼎生技、台灣微創醫療、聯合骨材以及目前進行增資中的凌越生醫等都到場現身說法;主要學研單位包括工研院、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史丹佛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人才培育計畫(STB)、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iC),FITI 國科會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教育部電子醫療聯盟也都出席。

一手創辦清華大學分子生物系(現生命科學院),再以深厚的生化檢測學術背景創立血糖檢測儀廠五鼎生技,已屆71歲的五鼎生技(1773)董事長沈燕士神采奕奕,首先開場就直指核心,「創業要自問最重要的三點:1.創意和市場合不合?2.與台灣本地工業如何配合?3.各階段的資金籌措策略是什麼?」

五鼎在國際市場成績優異,被行政院列為2013年「隱形冠軍」,沈燕士提醒醫材創業者,設計儀器的獲利模式時,必須顧及耗材,以爭取獲利模式的彈性,並增加永續經營的空間。他並指出,和新藥研發需投入上億資金不同,醫材約投入5百萬到1千5百萬美金,且5年可預見回收。

他並指出,台灣的基礎建設以及機械、電子、軟體等產業鏈完備,且不需先有產品就能上資本市場,醫材創業者應把握機會。

不過,他也強調,市場會反映產品的好壞,「團隊該如何因應?如果市場反應良好,一定有別人會跟進,因此自己要準備好延伸產品。」

至於法規面,他建議創業者,應早早佈局專利,以免被大公司打垮;也需先規劃耗時的全球安全規格標準認證申請。他更呼籲,海峽兩岸應互相承認安規認證,將會大大助益醫材產業。

一路披荊斬棘的心理準備
分別以iSperm精子檢測裝置、μHandy高解析行動顯微鏡搶入畜產市場及教學市場,從校園創業的億觀生技甫登上創櫃板,執行長林書聖談起創業之路的峰迴路轉,直呼:「醫療器材不是新創公司玩得起的!」

雖想發展人類精子檢測裝置,但在資金短缺及困難重重的法規認證下,億觀退而求其次,先切入養鴨及養豬等畜產業,但耗材銷售速度不及預期,公司因而開發μHandy高解析行動顯微鏡,意外在教學界迴響不錯,未來有可能應用於藥品結晶觀察等方面。林書聖指出,億觀將會透過非人用醫材累積的營收,繼續發展人用醫材。

拓華生技發展口腔保養產品品牌「齒妍堂」,齒齦保健護理面膜Toothfilm(齒舒芬)今年獲得台灣、美國發明專利。行銷出身的拓華執行長周賢松指出,「公司要生存,必須跟市場溝通。」他強調,不能「為了做醫材而做醫材」,必須考量消費者需求。

精能醫學執行長張季衡指出,雖然新創之路艱辛,但在電子業奔走尋求合作時,都得到不錯的回應,「從學術、法規到資金,這是一路公司價值的累積。」今年已有創投對投資精能醫學表示極大興趣。

鑽研無線供電的植入式電刺激器,精能醫學目標發展取代止痛藥物的醫材,是去年自台灣大學衍生的新創公司,成員包含學生、教授及醫師,今年將建好GMP廠,預計產品3到5年內可以上市。

龍骨王結合體感偵測技術,讓病患在家就可以做復健,該產品基於醫師、治療師和太極拳老師等經驗所設計,並主攻居家照護。

龍骨王執行長陳誌睿深知新創公司的不足,因而積極在國際展會走訪廠商尋求合作,因此獲得非常珍貴的人脈網絡。他勉勵創業者,勿因資源短缺而洩氣,「在下雨時,只有沒撐傘的人跑得最快。」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年9月號...


2014年10月號

台灣農業生技 巧實力 創新經濟

台灣以農立國,豐富經驗與創新實力不容小覷,但由於規模、法規、市場等種種原因,仍無法於國際大鳴大放。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