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罹患阿茲海默症人數已超過4,700萬人,預計在2050年將上看1億3,000萬人。面對全球人口快速老化,台大醫院神經部今(26)日舉辦「阿茲海默症暨相關疾病生物標記國際研討會」,邀請到美國、歐洲及台灣9位醫學專家,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療效追蹤、血液生物標記檢測與神經影像病理學等議題,分享最新的國際團隊研究成果。
每年全球對阿茲海默症及其相關疾病的支出皆超過8,180億美元,家庭照護者也提供181億小時的無報酬照護,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全球各國皆積極地推出對抗阿茲海默症政策,如美國每年提出20億美金推動阿茲海默症的診斷、醫療藥物與疫苗的開發。
臨床上急迫需要的是創新技術與方法來診斷阿茲海默症,目標是要診斷出早期患者,如能在病徵不明顯的疾病初期發現,透過適當的物理介入治療或藥物治療,將可望有效降低後續治療與照護上的龐大開銷。
為推動早期阿茲海默症臨床血液篩檢,解決診斷困境,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以及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和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研討會,邀請國際醫學專家分享研究成果,希望喚起國人對阿茲海默症的重視。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