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農業向來傲視全亞洲,在全球也極具競爭優勢,不過受限於農企業與台灣市場的規模,始終難以擠身全球農業大國。為了提升我國極具國際發展優勢的跨領域及畜禽產業能量,為我國新農業生技再創新格局,發掘另一個百億產值的新藍海,科技部在日前舉辦一場新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鏈結系列」產學媒合會,希望廣邀國內產官學研各界重量級人士參與,共同研商為台灣畜禽產業挹注活水。
活動亮點包括:擬人化生物人工角膜及禽畜免疫科技的應用、高階醫材的國際合作及國際行銷,以及智能科技在現代養豬產業4.0的最新發展等,吸引近百位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與會,會場除了有研發成果發表與業界實戰經驗的分享外,也進行產官學研各界代表與來賓精彩的互動座談,同時也舉辦面對面的產學媒合會,落實「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產學合作精神。
柏登由從魚鱗到生物眼角膜的故事
專注於創新醫材及組織再生醫學技術及產品研發的柏登生醫,日前已開發出利用吳郭魚魚鱗為生物資源的生物眼角膜,該產品具備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可被身體自然吸收及不需重複手術的優點。
不過,在研發過程中,卻也遭遇異體蛋白質可能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因此尋求中研院吳金洌客座講座研究員及耿全福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基因編碼的方式取代魚類相關基因,減少人體的排斥反應,終於出現令人驚艷的成果。
柏登生醫董事長賴弘基在會中分享由從魚鱗到生物眼角膜的精彩故事,最重要的是他從失敗的經驗當中越挫越勇,就是希望建立一個能夠行銷全球的高階醫材自有品牌。
目前該產品已經取得及申請中的發明專利已有40件,亦獲得荷蘭研發貸款及歐盟補助1000萬歐元、台灣計畫補助1000萬元,更與荷蘭萊登大學技術合作,其產品已在德國科隆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該公司旗下產品的銷售據點從台灣、美國、歐盟、印度逐漸擴展到巴西、中國、蘇聯,透過創新開發,將自有品牌行銷到國際市場。
2015年 全球動物疫苗市場達56億美元
食用安全無虞的禽畜動物食品,需先有健康的禽畜動物來源,而禽畜動物疾病控制的最佳策略就是施打疫苗,屏科大在2003年成立動物疫苗佐劑研發中心,在2016年正式建立動物製劑試量產測試中心,顯示對於動物疫苗佐劑的研發高度重視。
屏科大教授莊秀琪在演說中強調,屏科大團隊在動物疫苗產業的技術優勢,包括三個關鍵技術平台的突破,一是高效能真核細胞表現抗原、二是高免疫效能的佐劑生產系統,第三就是高效能的細胞生產病毒系統。
屏科大該項技術亦可運用於現有疫苗的力價提升,並已成功為許多疫苗廠提升病毒生產力價,並降低成本,包括:豬瘟活毒疫苗、豬假性狂犬病活毒及不活化疫苗、PED活毒疫苗等。
她指出,估計2015年,全球動物疫苗的市場已成長到56 億美元,而這三項關鍵技術可提升廠商的生產收益及降低成本,極具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養豬也可以很科技
養豬產業現在也是今非昔比,從傳統飼養幾十頭豬到現在規模化飼養數十萬頭豬,如何有效管理飼養就是一門結合高科技與科技管理的學問。由慕德生技轉型合併成全穩農牧科技集團總經理張覺前便以以色列為例說明,該國的乳牛泌乳量年產量世界第一。為台灣的兩倍之多,靠的就是精準農業的概念,透過腳標收集乳牛的各種行為資訊。
目前全穩農牧科技集團在中國養豬事業,也是以豬耳標RFID監控收集資訊及豬舍環境、溫度自動控制及考慮出體組成肌肉的邊際利益,也重視豬糞發酵有機肥及沼氣發電等成為綠色、循環、低碳養殖等全方位思慮,並重視資本化、國際化及智財化的趨勢,以深根在地化與全球化的目標。
興櫃股王正瀚生技總經理John Wolf指出,目前農業生技類股正進入快速發展的高峰期,受到各方創投業者的更多關注的眼光。他認為,未來應該由業者研發需求導向作為產學整合的方針。
透過農業生技媒合平台 在學界成果中挖寶
吳金洌表示,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鏈結延伸成果,正走向知識密集的智能整合及跨國的資本化方向發展。
在下半場的產學媒合會中,主辦單位便邀請業者提出公司未來所需關鍵技術及產品,與有意願合作的學者專家面對面會談。據悉,目前已有8家業者接受委託,分別是台酒、利統、瑞寶基因、膠原科技、彥臣生技、揚生生化、普生及富方創投等,希望鼓勵廠商透過農業生技媒合平台,在學界成果中挖寶,讓產業界有更多創新升級、轉型的驅動力,達到產學合作雙贏的目標。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