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院會於12月30日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放寬高風險醫材與新興生技產品的適用範圍,揭示小英政府計畫將台灣建設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重鎮的企圖心。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昨(3/6)舉辦年度會員大會,就是以「生技新藥條例再出發」為題舉辦論壇,會中並邀請經濟部長李世光發表演講。
與談貴賓包括: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協會(TRPMA)副理事長張鴻仁、甫上任的櫃買中心總經理蘇郁卿、經濟部工業局代理局長呂正華、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新源生技總經理沈志隆、萊鎂醫材董事長陳仲竹等,共同探討生技新藥條例修正案對生技產業帶來的影響,現場吸引超過200位生技產業人士與會。
李世光致詞時表示,新政府規劃將台灣生技產業推動為亞太地區具特色產品、優質技術與健康促進的生技醫藥專業重鎮,目標是在2025年,促成20項新藥、80項利基醫材在國外上市、同時扶植10個生技與健康服務旗艦品牌。 他指出,健康福祉與藥品及醫材息息相關,生技產業可透過健康福祉服務的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助於產值的提升和增加就業率。
鼓勵廠商投入高風險醫材及新興生技產品研發
針對「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引發的效益,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歐、美、日等國家早已相繼投入免疫細胞療法、基因治療及精準醫療等新興生技的研發。
此次修法擴大適用範圍,相信可以鼓勵更多廠商投入高風險醫材及新興生技產品的研發,加速台灣與國際生醫產業發展趨勢的接軌,對產業發展有莫大的助益。
根據統計,2016年, 投資額達509.35億元,比2015年成長5%。醫材領域投資額達到199.06億元,其次為製藥領域的195.49億元,應用生技領域投資金額為114.8億元。
呂正華表示,2015年,5億元以上的投資案就有40件,投資金額約占總投資額的78.6%。其中,生技新藥公司的投資額達到169.13億元,約占總投資金額的33.2%。截至2016年底,上市櫃生技公司家數已有105家,2016年上市公司有1家、上櫃公司9家、上興櫃公司有19家。
2016年,上市櫃生技醫藥公司合併營收達2227億元,較2015年增加17%。2016年的市值更超越7493億元,其中,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就有20家,顯示近年來台灣生技產業確實有長足的進步。
生技產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受到各界的關注,蘇郁卿在會中表示,扶植產業發展,讓資本市場更活絡、有秩序本來就是櫃買中心的使命,近3年來,申請上市櫃公司中,生技產業是成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她表示,未來會加強對生技產業的關注與了解,但對於生技產業的財務預估將不會是查核的重點。
除了「生技新藥條例再出發」論壇引發在場各界人士的熱烈討論之外,李鍾熙也不忘指出,一年一度的台灣生技月(BioTaiwan 2017)盛會將在今年6月28日至7月2日舉辦,包括:生物科技大展、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華人市場商機合作論壇、一對一商機媒合、公司展望說明會及午餐會等方式舉行。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