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興櫃的瑩碩生技,成立於2003年,是臺灣製藥業的新秀,卻創下國內最多首發學名藥領證記錄的藥業。其善用特殊劑型開發的核心技術優勢,並洞悉市場需求應變能力,成功轉型為兼具研發、製造、銷售等一條龍的製藥廠,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DMO)客戶已擴展至日本、中國等海外市場。今年上半年,瑩碩也繳出轉型後首張獲利成績單,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74元。
「瑩碩的最大價值就在擁有多元且特殊劑型的藥物傳輸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 DDS)。」董事長王建治一語道出公司轉型成功的基石。
2003年,曾任職永光化學,專注特殊用藥API領域進口的王建治和從密西根大學取得化工博士學位回臺的顏麟權,著眼於傳統製藥產業出現瓶頸,兩人決定放手一搏、白手起家一起創業,從利基型學名藥、特殊學名藥銷售起家、進入代工,最後再跨入藥物傳輸技術平台,成功轉製藥廠的藥界後起之秀。
瑩碩低調耕耘了十餘年,組建出了堪稱臺灣最大的製藥劑型研發團隊,公司自主發展出多元的特殊DDS平台。挾著DDS這些技術利器,又看準中國一致性評價醫改商機,瑩碩默默提前卡位,今年以來,布局中國一致性評價市場接連傳出捷報。
組建臺灣最大規模 DDS劑型研發中心
王建治表示,劑型開發的最大考量,要能改善病人的醫囑性、改善就醫意願,或者提供更佳的藥品選項以控制病情,以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但能達到這些目標的藥物劑型技術開發並不容易。
為此,瑩碩擬定了二階段發展策略,分別為:第一階段,參考國外現有的特殊或利基劑型,如果專利已過期,就複製出來再引進包括臺灣、韓國、日本、中國等亞洲市場銷售。這也是最快能展現獲利的方式。
藉由第一階段技術練兵,紮穩馬步後,第二階段就要跨足二類新藥領域。從目前一般藥品以及未被滿足的疾病中,去找出符合病患需求的藥物,改良其劑型、展現更好的藥物性。
王建治進一步表示,儘管藥物傳輸技術的開發在歐美或許是成熟技術,全球暢銷藥品中有超過八成以上都是口服劑型,但在市場需求的驅使下,為了提升藥物安全性、促進藥效、降低副作用,或者讓病患使用更方便性,各種藥物應用的新型傳輸系統持續開發中。
「唯近十年來,各大藥廠一窩蜂轉向新藥開發,使得藥物劑型改良出現缺口,尤其亞太地區更是如此。但新藥開發近年來競爭性與不確定風險急遽增加,於是促使許多跨國藥廠回過頭來想發展藥物傳輸系統,甚至不惜透過購併來達到目的。」
鎖定公司核心建立在DDS技術的定位後,執行長顏麟權領軍公司研發團隊不斷在製藥劑型技術上練功精進,王建治對投入研發的預算毫不手軟。目前,瑩碩的劑型研發中心人員已逾50人,甚至超越本土龍頭製藥廠,堪稱為臺灣最大規模的製藥劑型技術研發團隊。
自主開發劑型技術 掌握國際製藥新趨勢
公司自主發展出的特殊DDS平台,包括口服控釋吸收系統(OCAS)、雷射鑽孔劑型(OROS)、口溶微粒錠劑(ODT)、奈米結晶長效注射劑(Nanocrystal LAI)等,正持續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且已有成果顯現。
瑩碩以口服控釋吸收系統(OCAS)開發出的藥物NXR-503已於國內上市,是國內第一家取得治療良性前列腺肥大症持續性藥效釋放學名藥的藥廠,並且也跟中國藥廠達成技術授權合作協議,將共同進軍中國的一致性評價市場。
OCAS是一種新型的藥物傳遞系統,與一般傳統口服的緩釋方式只能到達小腸,藥效僅6小時不同,OCAS的特殊設計,將錠劑在腸道吸收完水分並轉換為較平穩的凝膠型,可以延續到達大腸維持藥效達12小時,免去患者頻繁吃藥的困擾。該原廠藥估計在臺灣一年的市場規模約800萬美元,在中國則尚未有原藥廠進入,深具開發商機。
雷射鑽孔劑型(OROS)則是指在藥錠上以雷射方式鑽出極細微的孔洞,來控制藥物的穩定釋放速率,是目前公認最穩定且安全的長效緩釋劑型藥物。但技術門檻高,全球僅有約15個OROS劑型的上市產品,如治療高血壓的Adalat® OROS、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Concerta等。在日本與韓國更是欠缺擁有OROS技術的藥廠。
瑩碩將在已上市的OROS產品中,挑選出符合亞洲市場需求的10~12項產品進行開發,目前率先鎖定的二大適應症分別為精神科用藥NXR-601 (已完成生體相等性BE試驗),以及高血壓用藥NXR-602 (進行BE試驗中)。其中,NXR-602的原廠藥是市場上慣用的降血壓處方藥,估計臺灣一年的市場規模可達900萬美元,在中國約有2.3億美元市場,但原廠從今年7月底開始停止供應,造成全球大缺貨,預料可望創造一波藥物替代商機,瑩碩有機會受惠。
至於長效針劑(Long-acting injections, LAI)技術已被廣泛使用做為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給藥途徑,而新一代的LAI抗精神病藥物導入Nanocrystal (奈米結晶)技術可以拉長到1~3個月注射一次,提供病患更大便利性,治療效果也佳。該原廠藥在日本的市場規模估計高達5,800萬美元,目前瑩碩已完成該產品的劑型開發(NXR-803),正尋求與針劑代工廠的合作,進行下一步的生產規劃。
插旗中國一致性評價商機
在目標市場定位上,瑩碩亦有別於其他同業積極插旗歐美市場,而是把重心放在耕耘中國、日本與韓國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
顏麟權指出,中國政府在2015年推動仿製藥(學名藥)質量與療效的一致性評價後(簡稱「一致性評價」)政策,原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並要求在2018年底前,「289目錄」裡的仿製藥品種(項)需完成一致性評價。
且對於相同品項藥物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廠商超過3家,無論中央或地方必須實施集中採購與公開招標,不會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這意味著中國學名藥市場在時間與名額的雙重壓力下,已經開展新一輪淘汰賽。
「這是一場跟時間賽跑的激烈競爭。」顏麟權說,但這對具研發、臨床設計執行與生產能力,能比照歐美等國際規格的藥廠相當有利,也再度突顯擁有DDS技術的價值與市場成長潛力。
瑩碩此後隨即展開與中國藥廠的策略合作,由瑩碩提供技術授權與相關顧問諮詢,並協助進行BE試驗,中國藥廠則須支付簽約金、里程碑金,以及產品上市後的銷售分潤。
顏麟權表示:「我們的技術配合他們的人去跑當地的法規文件、生產製造,以及申請藥品註冊證等流程,這是風險低且最快能創造獲利的模式。」
「無論短、中、期的一致性評價商機,或是長線的二類新藥領域,都有策略性布局,將成為推升公司未來營運增長的二具最強引擎。」
累計13項產品合作合約 挹注穩定增長
顏麟權認為,中國的一致性評價將如同美國1984年通過Hatch-Waxman法案,帶動包括美國及全球學名藥市場開始蓬勃成長的盛況。
「然而,中國不缺資金與人才,只欠推波助瀾的東風,就是技術。因此對於擁有DDS技術的臺廠來說,正是一次絕佳機會,若不趁此進入中國市場,並透過合作案取得資金進行自身技術能量的提升,等到3、5年後,中國本土廠商的學習曲線跟了上來,屆時恐怕將錯失臺灣的競爭力。」
目前公司已累計有13項產品與中國廠商簽署合作契約,每項技術轉移可為瑩碩帶來500~1,500萬人民幣的收益。並仍有多項合作案持續洽談,未來3-5年希望每年以促成10項產品合作案、完成8個品項的劑型開發為目標。
從簽約到領證估計平均約花3.5年左右,推估自今年第四季起,中國的一致性評價對瑩碩帶的營運挹注將帶來顯著且逐季的增長。
王建治、顏麟權兩人當時創業初衷,期望公司長期目標能朝亞太區專業藥物傳輸技術(DDS)領導廠商邁進。
如今看來,今年第四季起將陸續進入收成期的瑩碩,深耕多年的日、韓市場有望明年開花結果,2020年並將拓展至東協地區,現在有近10項藥品進行申請中。瑩碩不僅可能提早達成目標,也為本土臺灣製藥業開出一條出海的新航道。
瑩碩生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 | 2013年4月 |
創辦人 | 王建治、顏麟權 |
主要業務項目 | 特殊製劑技術平台之開發及應用 |
資本額 | 4億1500萬元台幣 |
主要投資者 | 吉劭投資有限公司/王建治(49.6 %) 富可紳投資有限公司/顏麟權(49.8 %) |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59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