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去年宣布開放細胞療法,小小細胞植入體可以立下大功能。目前除三軍總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可執行細胞治療,預計下周花蓮慈濟也將正式通過計畫核可。
聯合報與環球生技共同主辦「認識你的細胞經濟學論壇」今天開場,細胞治療元年,由國內最懂細胞的專家提供最內行的治療選擇建議。花蓮慈濟下周有望取得相關研究計畫申請核准,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也到場分享經驗。
衛生福利部於去年9月6日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後,林欣榮說,除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應用包括腦中風、巴金森氏症、脊髓損傷患者神經修復,及退化性關節炎及抗衰老等,都將是花蓮慈濟重要的研究項目。
現為特管辦法開放項目之一的周邊血幹細胞治療慢性腦中風,花蓮慈濟過去以臨床試驗方式進行。中風1年半的60多歲黃先生參與其中,林欣榮回憶,黃先生在植入幹細胞前,就算參扶著東西,也走不久,右手無法執行精細運動,連一般人簡單能做到的拿牙刷刷牙都做不到。
黃先生在植入幹細胞後,透過注入的細胞對腦組織直接及間接作用,改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神經障礙後遺症,林欣榮說,短短半年,黃先生手部精細運動大幅改善,終於能再次用右手拿牙刷、茶杯,一年後連行走障礙都改善,能獨立生活。
這些幹細胞究竟是如何複製培養?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研發處副處長陳松遠說,篩選期會執行治療前醫療檢查及治療前評估,醫師評估有執行可行性,就會從患者身上採集檢體,以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為例,需抽血培養約18天。
細胞治療基本療程4次,從第一次靜脈注射後,每隔18至21天再回輸一次,若因非病人因素療程中斷,如無法製成符合規格細胞製品,就不會向患者收費;反之,若為病人因素,如病人主動放棄或病患沒有在固定時間內到醫療院所,導致無法回輸,經費依舊會收取。
靜脈注射結束,不代表療程結束,還有療效評估的追蹤期,治療效果依照量表評估療效,達到預期療效收取尾款,未達到則不收費,陳松遠強調,收費會跟著療程不同而因人而異,提醒民眾需要在第一次門診諮詢時與醫師討論、了解收費方式。


本文由聯合報元氣網提供,更多報導,請見元氣網:https://health.udn.com/health/index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