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今日於內湖CoSpace主辦「臺北生技小聚第四場-生技斜槓人的成功心法」。(攝影:吳培安)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舉辦的「2019臺北生技小聚」第4場次,於今(29)日下午,在內科服務大樓國際會議廳熱烈展開。生技小聚以「生技斜槓人的成功心法」為主題,探究生技人如何精進自我,跨越領域間的鴻溝成為生技斜槓贏家。
生技小聚論壇邀請到多位國內跨領域的專家,包括馬偕醫院醫師劉天仁、安侯生技顧問總經理蘇嘉瑞、陽明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貝先芝、生命之星創辦人陳孟專,蒞臨論壇與生技業者們共同交流。

產業發展局吳欣珮副局長開場致詞。(攝影:林嘉慶)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吳欣佩特別蒞臨致詞,她表示,臺北市政府十分重視生技產業, 舉辦「臺北生技獎」之外,今年更舉辦一系列「臺北生技小聚」,提供生技產業一個社群交流的平台,互相激盪。另外,政府樂意為產業敞開大門,與生技產業有更緊密的合作,面向國際。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STB學人劉天仁。(攝影:林嘉慶)
劉天仁這次主題「數位與醫學交織的圓舞曲-跨越創業者開拓經驗」完全闡述了他如何從醫師走向生技。他表示,自己的斜槓人生,是完全依靠自己一步一步搭橋樑走過來的,可以用四個C來概括:curiosity(好奇心)、 competitiveness(競爭力)、compromise(妥協)、 confidence(自信)。
劉天仁表示,2010年參加「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瞭解到國外蓬勃興起的生技創業潮,是啟發他個人創新、創業的轉捩點。
他表示,作為醫師如何在商業和患者之間取得平衡是持續的課題,畢竟臨床醫師大部分直接獲得的是答案,但創業卻相反,很多時候必須懂得退一步思考,才可以看到事情的全貌。做生意也必須有生意頭腦,要保持適度的彈性來接受創新,同時了解錢從哪裡流動,這樣才有回報。
他又認為,自己的斜槓人生,很辛苦但也相當享受,雖然要承擔過往同業的期待或質疑,但也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道理,這一點有別於實驗室的階段。而有知識沒有品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科學沒有人性的話會造成毀滅。
劉天仁認為,斜槓人生,首要條件是必須找到你的支點,這樣才可以支撐起來,承擔跨領域所需的重量。至於,如果從專業出發成為T型人,必須先從自己的專業領域開始,擴展其深度和廣度。一旦T型紮根之後,就可以繼續延伸成長、轉換為專業更無可取代的J型人。
因此他表示,他不會輕易慫恿他人在專業知識尚未發展到紮實的地步時,就輕易跨領域,因為價值會在新的領域團體中被稀釋,所以究竟是斜槓跨領域還是兼職多工,需要認識清楚。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