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現!iPS生成胸腺上皮細胞 可減緩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圖片來源:網路)
昨(10)日,日本北海道大學遺傳醫學研究所清野研一郎(Ken-ichiro Seino)教授團隊,於《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其最新成果:在老鼠的皮膚移植實驗中,若一併移植由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衍生而來的胸腺上皮細胞,可調節皮膚移植手術的免疫排斥反應,延長皮膚植體的存活期。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透過將胸腺中的關鍵基因Foxn1導入老鼠的iPSCs,成功將iPSCs誘導成胸腺上皮細胞,克服以往研究認為胸腺上皮細胞分化不易的困難。其後,他們將這些細胞連同移植皮膚移植到另一隻老鼠身上,結果發現,皮膚植體在受贈鼠身上的存活時間變得更長了。
清野表示,這項結果說明了在器官/組織移植時,若加上由iPSCs誘導而來的免疫調節細胞,有機會藉此調節免疫排斥反應,使得應用iPSC的再生醫學再往前一步。
胸腺是位在胸骨後的免疫器官,是生成T細胞的關鍵角色,而T細胞調控了多種重要的免疫反應,包括器官排斥(organ rejection),以及和免疫系統辨認出自身抗原的過程——免疫自身耐受性(immunological self-tolerance)。
像是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和iPSCs這類的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被視為未來臨床上極富潛力的器官移植替代選項。不過,多能幹細胞和組織器官捐贈一樣,也會有免疫排斥的問題尚待克服。
參考資料:
https://www.global.hokudai.ac.jp/blog/ips-cells-to-regulate-immune-rejection-upon-transplantation/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