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日,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團隊蒐集10年近8萬名C肝病患資料比對發現,及早接受干擾素清除治療的病患,比未治療者減少近四成帕金森病發病機率。此結果更證實了C型肝炎和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關聯性,相關研究已於6月發表在《JAMA Neurology》期刊上。
近年國外的田野調查發現,C型肝炎患者得到帕金森病的機率似乎比一般人要來得高,進一步動物實驗也證實C型肝炎病毒會入侵腦部,特別是腦幹部位,而腦幹的間腦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最早出現病變的位置。這些間接證據都指向C型肝炎病毒很可能是產生帕金森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團隊從2003至2013年臺灣的健保資料庫中,找到242,568位曾得到C型肝炎的病患,再從中分出各項條件匹配的兩組各39,936人:一組是曾經接受干擾素治療;另一組是未曾治療過的,再追蹤這10年間各組的帕金森病發生率。
結果發現曾接受治療的C型肝炎病患,發生帕金森病的機率為千分之4.06,明顯低於未曾治療的病人發生機率為千分之5.51,而且兩組的差異隨時間的增長而遞增,第5年的差距比約30%,第10年則為3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動作障礙科暨神經科學研究中心陳柔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表示,經過干擾素清除C型肝炎病毒的病人,得到帕金森病的機會,明顯低於未治療而體內仍有病毒的病人。此結果更進一步證實了C型肝炎和帕金森病之間的關聯性。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