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ccines》不需P3實驗室就能做! 最新假病毒抗體檢驗法 有望加速新冠疫苗開發(圖片來源:網路)
近日,瑞士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ern)與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的研究員,開發了一項僅需18小時、且不需在P3實驗室中,就能檢驗出接種新冠疫苗後,患者體內是否產生足量中和抗體的技術,預計將大幅加速疫苗開發。該研究15日發表在期刊《Vaccines》中。
研究人員運用已不具傳染性的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將其表面蛋白替換成新冠病毒用來感染宿主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這種假病毒(pseudovirus)可用來測試人體在感染新冠病毒,或是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量,能否有效中和病毒。
為了量化血液樣本中的抗體量,他們利用在病毒內基因轉殖綠色螢光蛋白的方式,以螢光作為指標。
若該假病毒有感染細胞(棘蛋白有與細胞結合),會讓細胞發出螢光;而顯微鏡下看到的螢光細胞越少,則表示樣本中具有越多能防止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
傳統檢驗患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新冠病毒進行測試,必須在P3等級的實驗室中進行,這點大大降低了檢驗效率,檢測平均耗費56小時。而該團隊的這項方法,僅需在P1級實驗室就能操作,且僅需18小時即能得知結果。
而研究團隊也比較了這項新方法與傳統方法的準確度,兩者呈現良好相關性(皮爾森相關係數分別為r = 0.929和r = 0.939)。
目前,這項方法已確定能用於檢驗COVID-19患者在恢復期時,體內的中和抗體量。
論文的通訊作者,伯恩大學病毒與疫苗研究所Gert Zimmer博士表示,這項新方法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在幾乎所有的一般醫學實驗室中操作,不需進階的安全防護措施;未來也有望加速疫苗或治療性抗體的開發。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mdpi.com/2076-393X/8/3/386
2. https://bioengineer.org/rapid-test-for-the-determination-of-antibodies-against-sars-cov-2/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