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4. 6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Invesment| 投資大陸 2014. 6月號
市值評價過高 凸顯產品線不足
台灣二次生技革命 整軍作戰時代來臨

文 / 宋豪麟


相較於 2012 年市值超過 100 億台幣的生技公司僅 2 家,現在已經超過 22 家,生技股儼然成為台股「超主流」。然而, 與國外相比不僅顯得評價過高,也凸顯台灣大部分生技公司目前最大的缺陷 – 產品線薄弱。整併風、集團化、併購等 整體化的軍團作戰,將是台灣生技業界下一步重要的發展方向。

6 月起,全球將有 4 大醫學展覽 與會議輪番舉行,2014 年台灣生技 月也將在 7 月 23 日登場。在眾多利 多加持下,五月份國內外生技交投 逐漸升溫,至截稿時間為止 (5/30), NBI 指數回到一個月的高點來到 2,516 點。

國內資本市場不惶多讓,在上 櫃、上市、興櫃三大市場狂敲生技 股,櫃買生技指數登上歷史新高的 237 點。除指數外,國內生技股票交 易熱度只能用前所未見形容。

興櫃市場在五月份日均成交量 達到 27.21 億元,一舉突破 96 年 7 月日均值 27.19 億元,刷新歷史新高 記錄。

5 月 15 日單日興櫃成交金額 衝上 48 億元,5 月 28 日成交金額 30.23 億元,寫下歷史興櫃單日第一 第二新高記錄。

統計5月1日到5月27日止交 易概況,5 月份興櫃個股成交值前 5 大的個股都是生技股,分別為浩鼎, 成交金額達 124.83 億元;第二名為 中裕,成交值達 108.86 億元;第三 名為藥華藥,成交金額為 27.23 億元; 第四及第五名分別為寶齡及泉盛,成 交值分別為 25.65 億元及 17.94 億元。

生技成台股「超主流」  引外企來台募資掛牌
在台灣投資人熱情支持下,在 台資本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評價上 已不再是吳下阿蒙,以 5 月 30 日收 盤價計算,台灣已經有 9 家公司市 值達到 300 億新台幣關卡,市值超 過台股「外資投資門檻」;100 億台 幣的公司有 22 家,市值超過 90 億 台幣的「準會員」還有承業與合一 兩家,相較於 2012 年市值超過 100 億台幣的生技公司僅 2 家,不但非 同日而語,生技股儼然成為台股「超 主流」。

市值300億台幣(約10億美金)的生技公司是什麼樣概念?若以美國三大指數掛牌的生技與製藥類股(Biotechnology and Drug) 而 言, 整 個產業平均市值以 2014/5/29 收盤 價計算為 7.31 億美金,相當於台幣 219.3 億元,而這其中包含 Celgene ( 市值 1260 億美金 )、Amgen( 市值 878 億美金 ) 等超大型生技公司拉高 平均數。

整個 Healthcare 類股 ( 包含許多 的 HMO 與醫療保險公司與醫院服務 等 ) 的族群平均為 43 億美金,這包 含了 J&J( 市值 2851 億美金 )、Astra Zeneca ( 市值 900 億美金 ) 等超大型 製藥公司。

若以此標準,台灣超過美國生 技公司平均市值的共有 10 家公司。 以現在的生技股龍頭基亞而言,基 亞一個 PI-88 加上未來可能的產品 線,投資人已經認為它具有 2.1% 的 世界前十大製藥集團 Astra Zeneca 的 價值 !

再比較台股大家相當熟悉的 Merrimack( 市 值 8.38 億 美 金,251 億元台幣 ),但它的技術來源智擎生技 ( 市值 11.2 億美金,338 億台幣 ) 更高,可以說,台灣投資人展現無 比愛台灣的心,對於這些生技公司的厚愛與評價,讓他們絕對能與國際水準相抗衡,因此,不令人意外 為何陸續有這麼多國際級的生技公司,正前仆後擁地準備來台募資與掛牌。

市值評價過高   產品線薄弱
在這樣的資本市場環境下,發 展生技已非 10 年前的苦差事。「高評價」是推廣產業發展的重要武器, 也是台灣在政府資源不足之下,還能有機會將生技產業推向世界競爭 的最重要利基之一。

然而評價高,目前所有的生技 公司與國外相比,似乎就顯得還需努力,以現在產品線與技術,要吸引已經在世界各國投資的生技資金 仍欠缺了一些說服力。

舉例而言,台灣櫃買中心與愛 爾蘭證券交易所五月份建立合作,並促成中華民國生物發展協會與愛 爾蘭生技產業協會簽屬 MOU。對產 業而言,全球前十大生物製藥公司 有 8 家在愛爾蘭設立研發中心,這 對兩國的交流自然有所助益,但投 資人若寄望因為這樣的合作就會吸 引外資來台投資生技公司,比較台灣公司的性價比,則顯然有點強人 所難。 五月,一次國內創新技術技 轉說明會上,幾位創投業者好奇的 揶揄一些生技公司的 BD ( business development) 主管 :「什麼時候對這 些新創技術與 start up( 初創 ) 公司 有這麼大的興趣?比創投公司還積 極?」

然而,這些生技公司心裡清楚, 台灣大部分生技公司目前最大的缺 陷,就在於產品線薄弱,手上的籌碼 都是已開發 10 年的技術與產品,更 重要的是沒有延續下一階段的命脈。

技術與專利是生技公司真正的 命脈,若不趁此時資本有能力去擴 張、併購、整合,一旦現在的人氣 如同接近午夜的舞會,一些穿著玻 璃鞋的灰姑娘總有回到現實的一天。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年6月號...


2015年9月號

中國審批改革深水炸彈
引爆兩岸生醫業大洗牌

8月18日,中國國務院一紙國發 [2015]44號文 –《關於改革藥 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出臺,揭示中國藥品審批向歐美超趕的決心。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