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App | 應用生技 2014. 4月號
從零開始的有機小農
疼惜土地 守護健康的堅持
文 / 林怡君


印象中,以為蟲肯吃的才是有機蔬菜;踏進鄭班長的頂田寮農園,青鬱的菜田,一顆顆葉面完整油亮的A 菜,打破對有機蔬菜的偏見。 現今的有機農法,已研究出許多生物防治法、有機肥料等方法,取代我們以為無可奈何使用的農藥、化肥,只要多一點耐心、堅持, 守護環境、堅持健康的有機農法何樂而不為。


被同好稱為鄭班長的頂田寮教育農園主人 鄭鵬舉。( 圖/ 林嘉慶)

淡水頂田寮教育農園的主人鄭鵬舉,也是樂活力產銷班的鄭班長,前年參加淡水社區大學開辦的永續農耕課程,成為第一屆學員, 也從此踏入有機農業的領域。鄭班長笑稱,在那之前連一顆菜都沒種過,也是因為什麼都不會,就幫學員們做一點助理工作,才被推選為班長。

原本鄭鵬舉自己經營鐵工廠,多年前被診斷出癌症,才開始考慮轉換生活方式,因為生性熱心,工廠結束經營後,便投入社區營造,思考如何發展特色產業, 可以讓社區自給自足。鄭鵬舉表示,在塑化劑等食安問題頻傳的現在,推廣社區有機農業,會是一個突出機會。

走下有機田  用經歷播種

但有機農法,因為堅持不用農藥、化肥,在對付蟲害上的手段較溫和,有機肥料也不似化學肥料,有大力水手補充的波菜那般, 快速助長的效果,所以作物的生長期會拉長,成本也較慣行農法高,但卻是對土地友善的耕作方式。

老一輩的農民,用慣行農法種了幾十年的田,無法馬上接受有機的觀念,且產量和銷售通路也都是有待解決的大問題,因此鄭鵬舉決定自己走下田地, 開始有機種植,他說:「如果一個門外漢都能用有機方式成功種植,並且開發出銷售通路的模式,農民會有更大的意願嘗試」。

此外, 鄭鵬舉認為:「推廣有機農法還需從年輕一代的教育著手」,所以開發頂田寮農園, 作為一個觀光教育的園地,吸引民眾到農場中體驗,從實作中了解有機的內涵。

另外,也積極到中小學去分享耕作經驗,及有機農業的甘苦談,把疼惜土地、守護健康的堅持在更多小心靈中淺移默化。

防蟲咬  有機有一套

農場中種植的蔬菜種類很多元,除平時可見的A 菜、茼蒿、菠菜等外,還有許多如甜菜根,或其他品種罕見的葉菜類, 最令人驚奇的是,每一種作物都鮮少有蟲害,葉面完整青鬱。

鄭鵬舉表示:「有蟲咬就是有機無農藥,是一般大眾的偏見」,有蟲咬不一定沒農藥,而且蟲咬過的葉菜,會分泌修補激素, 長出粗大的纖維,食用口感不佳,現在的有機農法,可利用生物趨避性或生物防治法,已經能夠有效解決大部分蟲害問題。

例如,在蔬菜周圍栽種一些香菜類植物、灑辣椒水、木醋液等可以讓某些菜蟲聞「香」而退, 又或者利用蚜蟲、黃條葉蚤、蛾類的趨黃習性,設置黃色黏板讓其自投羅網。

此外,對付青蟲、猿葉蟲等專食十字花科的昆蟲,可以噴灑蘇力菌,一種結晶孢子囊,昆蟲食用之後, 胃液會將其溶解產生具有專一性殺蟲效果的結晶毒蛋白,幾天內便會死亡,對於昆蟲以外生物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而遇到像甲蟲這類頑固昆蟲,也可以利用石粉,揮灑在葉菜表面,昆蟲爬過會卡進關節造成割傷限制行動,以減少蟲害範圍。

鄭鵬舉也自己製作液肥取代化學肥料,運用附近學校學生掃集的落葉,割器的菜葉、果皮等,加上工研醋、米糠和益菌,在約60 度的環境下, 讓其自然發酵,施用於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地肥力,代替化肥的養分補給。

有機耕作,不像慣行農法可以快速見到成效,需要時間讓作物自然成長。

有機蔬菜雖不一定較一般蔬菜高大,但鄭鵬舉說,有機培育的蔬菜,一定更加厚實,口感、風味更佳,保鮮期也更長,是營養健康的證明。 鄭班長表示:「關於有機是什麼、要怎麼做,理論很多,但實際著手其實沒那麼困難。」

政府、社區力推 打造有機城鎮

從2011 年開始,新北市著手推廣有機農業,截至2013 年已有75戶有機驗證合格農戶, 耕作農地面積達81 公頃,逐漸將新北市打造成有機城鎮。

另外,2012 年開始, 在中小學試辦營養午餐每周一餐有機蔬菜的計畫,現在每周蔬菜需求量已達34.6 噸, 佔全國有機蔬菜量約6 成,北部有機農的有機蔬菜供應量還不到20%,有機農業還有很大市場空間。

這項固定價格契作的政策,為有機農業打開了銷售通路,不但引領臺灣有機農業種植風潮, 也帶動臺灣農民讓休耕土地復耕,及改作有機蔬菜的意願。

鄭班長表示,台灣農民在販售、行銷這一部分,大多比較不在行,因此蔬果等農產品通常都是交貨給中盤商販售, 最後市場價格和農民的收益總是差一大截。特別有機蔬果成本較高,若能在完善的認證制度下,配合有機市集、客戶訂購, 或政府鼓勵收購的方式直接接觸到消費者,免於通路剝削,有相對友善的價格,對於有心從事有機耕作的農民將是很大的動力。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 4月號

2014年4月合刊號

光電、農業、ITC
電子業轉型種菜
創造台灣綠金
植物工廠強勢來襲

2008年金融海嘯後,台灣各路光電、電子產業大老,無不覓求新方向,其中植物工廠的應用更因為搭上全球糧食危機的熱潮, 就連國際品牌Philips、Osram、Mitsubishi、Panasonic 等,也爭相投入...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